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的匪患愈演愈烈,解放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历时数年,动员数百万兵力展开剿匪行动,才成功根除这一祸害,保障了百姓的安宁。在这漫长的斗争中,不少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诞生了,其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之一便是施秉县大金乡歼灭匪首刘银臣的艰难战斗。该行动历时两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击毙了这一匪首。
大金乡位于黄平、余庆、施秉三县交界处,地理环境复杂,山脉纵横,地势险峻。乡政府所在地距离黄平县城119里,距余庆县城20多里,施秉县城70多里。这里群山环绕,林木密布,山中小道如蜘蛛网一般曲折狭窄,非常适合匪徒藏匿。刘银臣便是这一地区最为强大的土匪首领,他的地盘纵深,活动范围极广。
展开剩余82%刘银臣出生于黄平县辅仁乡大坪村茶园,是当地的地主,家中拥有两百多亩土地。他长期雇佣长短工,且屡屡克扣工人薪水,这使得他深受当地百姓的厌恶。30年代,刘银臣曾在大金乡任职国民党乡长王人龙的乡丁大队长,作威作福,屡行恶事,压迫百姓,日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随着年事已高,刘银臣将职位交给了儿子刘廷珍,继续为祸乡里。
刘银臣父子表面上担任乡丁大队长,但暗地里却与土匪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与黄平县的惯匪皮老满结为兄弟,狼狈为奸,残害百姓。由于与皮老满的分赃出现了分歧,刘银臣独自出资购枪,建立了自己的匪帮。1949年11月,三县建立了人民政权。然而,刘银臣和其他匪首依然联合起来,趁着我军进军云南、四川时,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屠杀了数十名新政府的干部,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拦路抢劫。土匪横行的局面让人民痛苦不堪,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
面对匪患严重的局面,当地军队联合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行动。土匪们很快被击败,王人龙、李孝先等人被活捉,而田应科、周达仁也在战斗中被击毙。然而,刘银臣父子逃入了大山中,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顽强抗争。
刘银臣之所以能在山中藏匿如此之久,原因有三:第一,他的枪法精准,曾被称为“夜折香花”,且心狠手辣,百姓不敢向政府报信;第二,他在担任乡丁队长时,与周边百姓并未发生过冲突,只是打劫外来人员,巧妙地避免了与群众的敌对,使得不少村民对他心生同情甚至暗中支持;第三,刘银臣熟悉山地地形,每次都能凭借对地理的熟悉,在追捕中巧妙逃脱。
1950年8月,紫荆区区长李修德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试图通过说服民众帮助抓捕刘银臣,但始终未能成功。相反,刘银臣通过拉拢当地人,散布谣言,蛊惑百姓,甚至通过金钱收买了部分解放军的工作人员,使得其匪党活动愈加猖獗。
然而,刘银臣依然在政治与军事双重压力下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困境。1950年9月4日,他的匪党头目龙通华和李中相利用职务之便,阴谋杀害了多名干部,事后,他们因群众举报被捕并被处决。尽管如此,刘银臣依然顽固抵抗,甚至密谋再次起义。为彻底消灭匪患,李修德亲自发动了民众和部队,封锁了大山,对刘银臣的藏身之地进行了密集搜索。
1951年3月的一天,甘庄民兵彭兴顺和几名同伴冒着大雨,在山林中发现了刘银臣父子的藏匿地点。彭兴顺凭借细致的观察,确认了匪首的行踪,却不料在开枪时被刘银臣打中,英勇牺牲。刘银臣父子趁机逃入山林,但随着追捕的加剧,他们的藏匿越来越困难。
直到1951年秋,刘银臣再次露面,但这一次,百姓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政府组织的搜捕行动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数次围捕虽然未能一举歼灭刘银臣,但刘银臣的顽抗精神终于迎来了终结。
1952年夏季,刘银臣的罪行再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应,甚至有当地村民在砍柴时偶然撞见刘银臣父子,刘银臣对他们进行了威胁和软禁。尽管刘银臣试图逃脱,但仍未能避免最终的围捕。随着政府加大力度,各飞行组依照精密部署,最终在1952年5月下旬的清晨,刘银臣被击毙。
这场历时两年的剿匪行动,最终结束了刘银臣父子的恐怖统治,给大金乡带来了安宁。1952年10月31日,庆功大会在大金乡举行,表彰了为剿匪作出突出贡献的民兵与领导者,许多英雄被授予了“剿匪英雄”称号。
发布于:天津市启阳网配资,在线配资门户论坛,散户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