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与单雄信虽然同为当时的著名猛将,但他们在归顺唐朝后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尉迟敬德不仅得以重用,最终成为李世民最信赖的悍将之一,而单雄信则落得身死的下场。这种差别,并非单纯出于机缘巧合,而是源自二人性格、行事方式与忠诚度的根本不同。
《旧唐书》记载,单雄信是被唐高祖李渊所杀。当时徐世勣曾极力为其求情,但李渊态度坚决,执意将其处死。单雄信死后,徐世勣甚至割下自己身上的肉送给他食用,以表旧友情谊,还抚养了他的子女。这一细节反映出徐世勣的重情重义,也从侧面说明单雄信并非无人惋惜。但李渊的行事一向果决,他对降将并无太多怜悯,薛仁杲、窦建德、萧铣等人都未能逃过被杀的命运,单雄信也难以例外。
而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单雄信是被李世民处死的。故事版本虽有不同,但核心一致:单雄信的性格与行事方式使得他注定无法获得唐室信任。他早年随翟让起事,翟让被李密所害之时,徐世勣拼死抗争,而单雄信却选择叩头求饶。此举虽然保全性命,却让人看出他缺乏忠诚与担当。房彦藻当时就劝李密除掉单雄信,理由是其“轻于去就”,言下之意就是此人随时可能变节。
展开剩余69%果不其然,李密败于偃师之战后,单雄信毫不犹豫地投降王世充。与他一同归附王世充的邴元真更是出卖李密,将洛口仓献给对方。相比之下,徐世勣虽也最终归唐,但他是追随李密一同投降的,保持了基本的忠义。单雄信则是典型的“墙头草”,哪里有利就往哪边靠。更值得注意的是,秦琼、程知节等人虽然也一度投靠王世充,但因不齿其为人而毅然离开,归附唐朝。单雄信却始终紧随王世充,哪怕对方诡诈多疑,也心甘情愿。
更为致命的一点,是在李世民围攻东都之时,单雄信曾亲自出战,几乎用长枪刺中李世民。然而在徐世勣高声提醒“这是秦王”后,他竟惊惧退兵。按理说,当时他是王世充的部将,本该竭尽全力厮杀,可他的反应明显表明心有顾忌。这样的行为在李世民眼中,无疑是“两面人”的表现。君主最忌讳的便是这种人,既不忠于旧主,又难以托付未来。
历史上,刘邦曾因丁公放他一马而事后将其处死,理由是“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李世民或李渊杀单雄信的逻辑,与此如出一辙。忠义缺失的人,哪怕一时可用,也终究是祸患。
反观尉迟敬德,他的道路要单纯得多。他原是刘武周的部将,归降李世民之后便不再改换门庭。此人虽以勇猛著称,但最为可贵的是他的绝对忠诚。玄武门之变时,他不但亲手诛杀李元吉,还敢于挟制李渊,这种无畏与坚定,恰好证明了他对李世民的全心效命。李世民自然清楚,能为自己拼死护主的猛将,才是真正的依靠。
综上所述,单雄信虽勇,却轻浮善变,缺乏忠诚;尉迟敬德虽莽,却赤胆忠心,愿以性命护主。二人命运的巨大反差,其实正是人品与忠义的差别所决定的。由此看来,李渊或李世民对单雄信的处置,并非残酷无情,而是基于帝王的深思熟虑。
你要不要我帮你再加一点“尉迟敬德与单雄信在性格对比上的分析”,让文章更完整一些?
发布于:天津市启阳网配资,在线配资门户论坛,散户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