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一般有四种表现形式。在上为倒八点“丷”,如关、并、兼、兑、半、羊、养、首等;在下为正八点“ ”,如只、兴、小、心、兵、其、具、真、益等;左横八点“ ”,如冰、冶、决、习、匀等;右横八点“ ”,如飞、衣(衤)等,还有八变形的两点“ ”,如冬、头、斗、舟、尽、终等。不论是正和倒,还是左和右,两点都有分和合的意思。下面举几个字说明下:
并(並、竝、併-拟声)並是由竝破体组合而成,指示两个人并立,并排站立,常说並肩作战;併也表示人并列。并是由开和丷组合的字形,开指分开;倒八点“丷”表示合。把分开的东西合在一起。这四个字的意义相近,后来就把这三个字(並、竝、併)都用并代替,合为一字。声音模拟两个平面物体合在一起的声音(展示两个平面物相合的声音),这也是所以都(bing)这个音的音源。
关(贯)繁体是“關、関”,有门和“ ”或“关”组成。后简化为关,“丷”倒八,表示合,把两扇门合起来,“一”表示门闩,下面的大是“廾”的变形,表示双手相合,字形会意为双手合上门,并插上门闩。借了“贯”声表示门闩贯穿两扇门。关的本义就是插门闩的场景。(演示两扇木门插门闩的动画)
兑(对)兑字下面的儿是人的变形;上面的倒八点“丷”是指中间口的分合,表示可张合的女阴。借“对”声表示在八卦中“兑”与“艮”相对。兑为阴,为泽,为少女;艮为阳,为山,为少男,阴阳相对取悦。兑卦作为八卦之一,用兑这个字作为卦名 ,形义非常恰当。卦形为“ ”,一阴“- -”进于两阳“二”之上,表示外柔内刚。挂的特征即卦象为沼泽的“泽”,沼泽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地表水下面的土层中,表层泥土的下面还有不透水层,水无法渗透到地下,这样水和表层的泥土形成沼泽,人一旦进入难以拔出。所以兑为少女,沼泽具有少女的生理特征。上善若水,象征性情如水,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女,用兑这个字用的多么美妙啊。这是这个兑字,我们就好理解含有兑的字,如悦、阅、说等。
从我们分析的倒八点“丷”可以看出,都是指示的是分或合的意思。下面我们再看下几个正八点的意思。
小(细幺切),竖勾两边的正八点表示分,物质分则小。竖勾“ ”读(jue),有钩表示相对的意思,钩是八个基本笔画中最后一画,以后还要详讲。指示大与小是相对的,如小山比大象大。读音来源说明小的物质是细微和年幼的。
示(是),上面的“二”表示上面,上天;竖勾“ ”相对运动;正八点表示分,分辨的意思。整体会意就是教人们根据天象变化,日月星的变化,分辨吉凶。借“是”声,用事实告诉人们,明查是非。
真(贞)眞,楷书真中下面“ ”,表示双手合掌;中间的目,指闭目;上面的十,表示圆满,十全十美。总体合义表示为道士、僧人合掌闭目静修以图功德圆满。借“贞”声表示修成正果之人。道家常说的“真人”,得道成仙之人(演示道人修炼场景)。真是“贞”的衍生字。贞,问卜。在《说文解字》中:“眞,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匕、从目、从乚(隐)。八,所承载也。”道家以“虚”为“真”。即潜藏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之背后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律,也就是道家所说的“道”。所谓“真人”就是得天地之道,把握阴阳变化,合乎自然之道之人。科学是以“实”为“真”,以“虚”为“假”。
从我们以上分析的三个字“小、示、真”看,正八点也是表示分合的意思。再看左横八点“冫”
冰(兵)水因寒冷,温度降低,而在水的表面,凝结成的固体,为冰。水和冰是分层的,浮在水的上面。温度升高冰又可溶化为水。这个左横八点“冫”也有分合的意思。借兵器中的“兵”声,说明冰寒光闪闪。对古兵器刀、斧、矛的时代,称之为冷兵器时代。“冫”是冰的省文,表示与寒冷有关,如:冷、凉、冻、凌、冽、凝等。
冶(液)从字形看是“冫”和“台”的组合。“冫”是冰的省文,冶炼金属象冰溶化、凝固的现象类似,这个横八点“冫”有金属矿物的分合现象。台是胎的省形,以“阴阳之精在母腹中生成新的胚胎”作隐喻参照,表示不同的矿石或金属加入熔炉,炼出新的金属或合金,如铁矿石和木炭高温可冶炼出金属铁(展示高炉冶铁的画面);铜与锡熔炼出青铜合金。借液体“液”的声音,表示矿物熔化为液体反应后,金属或合金以液体状态出炉。
决(亅),从字形上分析,是由“冫”和“夬(乖)”组合的字。“冫”指示分合,也有兵器之意。夬是央字少了一竖。要想知道夬的意义,就得明白“央”字的字义。
央(仰)字是个象形字也是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是人带枷的象形。从楷书的笔画分析,大指人张开四肢的象形,指大人物;从冂(jiong)指国界,变形为冖,向下覆盖,表示人一旦当了一国之君,处于权利中心,就如同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会受到各种势力的制约,明君更要自律,居中持正,以寡御众,巧妙地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良性互动,治国安邦。为什么读“仰”?表示一个开明的国君会受到国民的敬仰。一个国家只有一个中央。夬就像戴在人身上的枷,在死刑前,去掉的过程,用横八点“冫”表示分开枷锁,便于把头砍掉。形义为斩立决。砍头血喷涌而出,就像破堤泄流,决常用作决堤,意为掘口泄流。读音借了“亅”声表示朱笔勾去名字以示斩立决。
习(翕)繁体为“習”,上为羽,指鸟的翅膀;下为白,天快亮,晨光。表示小鸟在晨光中拍打翅膀练飞翔的形义。借“翕”声表示小鸟敛翅振羽学飞。简化为一只翅膀一分一合拍打,所以这个横八点也是指翅膀的分合。振翅就是飞,可不熟练就是飞不起的。习的目的是为了熟练。学是为得法,目的是会,理解,晓解;习是为了熟练。目前高考中考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只注重了习,而忽略了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中高考的题量太大,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所以为了应对高考,只有大量做题,采用题海战术,来应付中高考。
从以上四字可以看出,左横八点也是分合之义。再看下含有右横八点的字飞和衣(衤)。飞前面讲过,我们只说下衣。
衣、衤(仪、儀)甲骨文画的是人著衣的形状。在楷书中,一点一横“亠”指上头,人的脑袋,以下的“丿”代表可以旁出的衣袖,竖勾“亅”表示衣服的左右相对性,右下面的撇点和捺是八的变形,指示衣服可以开合,在作偏旁的“衤”用了右横八点,,主要是为了汉字书写笔势向心的总体特征,由八变形的结果,在这里也是指示分合的意思。读音借了仪表“仪”的音,表示衣着显示人的仪表和身份。俗话说:“人是衣服马是鞍”。
还有两个捺点“ ”的字,如头、斗、舟、冬、母等。
图片
斗(度、抖)甲骨文像二人徒手厮打搏击的象形,这是斗的本义。楷化后,繁体为“鬥”,表意为“二者争王”。借“抖”声表示抖威风而搏击。后又繁化为“鬦”。1964年简化为现在的“斗”。“十”表示面积、领土、空间、多、美、全等;这个两点“ ”表示双方分争,有“二或双”之义。应该是“二”的变形。这样“斗”的意义就可以理解为争夺领土、财富、美色等而斗。斗还有个读音“度”
头(豆) 从头的繁体“頭”看,是由豆和页组成的一个字。页(頁)是人头的归类符号,如顶、项、顺、须、领、颠都有页字,是人首的变形。就“首”和“頁”二字的字形看,只能看出头上有眼睛。头还耳朵,鼻子等其它器官,它的形状没法表达出来,就在头的符号上加了个“豆”字。豆(斗)是古代的礼器,上为圆形,有两耳朵,下面像高足杯,人脖子样(展示豆的图形)也可以做量器(四升为豆,五升为区即半斗,五区为釜,十釜为钟)。以“豆”的形状来参照,说明人首是圆的,还有耳朵等。就像由“目”造“眼”的过程样。为了完善人首的意义,就在页的前面加了个“豆”字,来说明人首的形状和结构。1964年在简化汉字的过程中,就依据“豆”的草书简化为现在我们用的“头”字。大指示人,这两点“ ”说明人首上有双目、双眉、双耳、两个鼻孔的特征。这个两点“ ”是代表“二”的意思。音由“豆”变化而来,就像我们邹平点(dian dai)不分,易造成读音变化。
图片
舟(州)从甲骨文和金文看,是小独木舟的象形(展示划舟的动态场景)。隶变,楷化后为我们现在见到的“舟”。楷书是以笔画的组合来表示意义和构型。外框冂表示半封闭的舟的外形,竖变形为丿,说明舟要运行需要力的作用;一横“一”表示像两边伸出的双桨;两点表示双手摇动双桨划船;上加以撇点“ ”指示舟头运行方向,向受力小的一侧运行。为什么读“州”?州是水流冲击泥沙,在水的环流作用下形成的水中陆地,可以居住,就像水中划行的小舟,借“州”声来比喻舟可载人,居住。现在还有很多渔民居住在舟船上。后把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的归类符号,依据不同作用分为:船、舰、艇等。
图片
冬(冻) 冬上为“夂”(至),“之”的变形(注意和“夊”(随)有区别),借“至”声表示由高处(天空)落到地上(土里);下面的两点“ ”是“二”横的变形,两横为阴,指阴间;总体表示人到阴间,预示人的生命结束。是终的初文,后表示一年的最后季节(四时之终--冬季)。借“冻”声表示冬季天寒地冻。把冬加“纟”新造一个字“终”表示丝绳的尽头,引申为末了(完了、临终)、到底等。
这样的两点“ ”可以看作“二”的变形。
这讲就说到这里,下讲我介绍三点和四点的意义。谢谢大家观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启阳网配资,在线配资门户论坛,散户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