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车的喇叭,最近听起来越来越像一种求救信号。
尤其是在机荷高速上,当周围的车像铁块一样黏在一起,唯一能动的只有时间,我就特想按住喇叭不松手,给这该死的生活配个BGM。
说起来也怪,人这种生物,总能在绝望里给自己找点盼头。
比如去年惠州那边宣布惠坪高速动工,那消息简直比炎炎夏日里的一杯冰可乐还续命。
我当时堵在路上,刷到这条新闻,差点一脚油门追尾前车。
脑子里已经开始上演全剧终的美好画面了:告别一个半小时的“铁窗泪”,40分钟从惠阳杀到龙岗,每天能多出来的时间,够我把一部美剧从头追到尾了。
可生活总爱在你最嗨的时候给你来一记“反向开大”。
惠州老哥那边热火朝天,31公里的路吭哧吭哧地修,眼看就要大功告成。
结果一扭头,深圳这边,那决定着是通途还是断头路的最后5公里,还躺在PPT里冬眠呢。
就5公里。
啥概念?
我打个车,起步价多一点的距离。
这么一小截路,愣是成了咱们深惠通勤族跨不过去的火焰山。
这感觉,就像你点了一份豪华外卖,骑手跑了九条街,眼看就要到你家门口了,然后给你打了个电话说:“不好意思,您这栋楼的电梯,还在规划审批中。”
你找谁说理去?
当然,你听到的解释永远是那么的“高大上”。
什么“轨道先行”,什么“全市一盘棋”,什么深惠城际才是未来。
我信,我当然信未来是美好的。
可问题是,我活在现在啊。
这帮规划者,是不是人均不用上班打卡?
他们永远无法理解,一个宏伟的五年计划,对于一个早上6点就要起床、晚上8点还在路上闻尾气的人来说,有多么的虚无缥缈。
这压根不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修地铁和修高速,本来就是两条腿走路,你现在非要把一条腿砍了,然后告诉大家,别急,等我这条金刚腿练成了,能一步跨到月球。
可我们现在就想下楼买包烟,你非要我们等宇宙飞船,这合适吗?
更何况,这种“最后一公里”的骚操作,又不是第一次见了。
记不记得当年的深汕高速扩建?
一模一样的剧本,惠州段修得油光锃亮,深圳段磨磨蹭蹭,最后硬生生把一条八车道的大动脉,在临门一脚的地方给你挤成了毛细血管。
历史一遍遍地上演,学费却总让我们这些用真金白银的时间和油钱在路上耗着的人来交。
我有时候真觉得,这5公里堵住的,根本不是车,而是人心。
它像一个巨大的巴掌,扇在每一个对“双城生活”抱有幻想的人脸上。
它让“深圳搞建设,惠州来买单”这句坊间调侃,变得无比真实。
所以,这盘棋到底在下什么?
是资源调配的捉襟见肘,还是不同玩家之间的暗中角力?
咱们不得而知。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当城市规划的宏伟叙事,与个体生命的日常体验发生冲突时,被牺牲的,总是后者。
现在,我每天开车经过龙岗坪地那块地方,都会下意识地朝那个方向瞅瞅。
瞅啥呢?
啥也没有。
就是一片沉默的土地,承载着一个悬而未决的未来。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哑谜,谜底写着两个字:等着。
行吧,那就等着。
就是不知道,咱们这些人的耐心,还够等几个五年?
或者,你有什么好办法没?
来评论区支支招,没准哪个规划师能看到呢。
启阳网配资,在线配资门户论坛,散户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